這樣,案子就會如滾雪球一般滾起來,只要自己想要,把誰拿下都可以用這個理由。
當年朱元璋就是這麼幹的,甚至時隔十幾年以後還能用同樣的理由,你居然是胡惟庸同黨?你居然是李善長餘孽?都怪朕一時粗心大意,太相信你了!居然都沒有看出來!
只要這麼一搞,就沒有什麼事是搞不定的。把所有人都用這個罪名掃掉,如果願意投降的,把家產拿出來的;認罪態度良好的,那可以留你一命;那些罪大惡極的,絕對全家死光光。
原本朱翊鈞是不想這麼幹事的,因為只要這麼一乾的話,就會罵名纏身,到時候不見得有多少人罵自己。
就像後世很多平民百姓都會罵朱元璋,說他殘暴。可是讓他們去明朝走一圈就會發現,普通百姓絕對不會罵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對他們是真的好。百姓被官員欺壓了,都可以帶著官員去京城告狀。甚至在京城裡面,老百姓家裡面的豬丟了,都敲登聞鼓去找皇帝,請皇帝幫他找豬。即便皇帝搞出那麼多案子,殺了那麼多人。
聽了曹一夔的話之後,朱翊鈞就動了這樣的心思,何必在鹽政上和他們糾纏?
這些人已經把整個鹽政編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從上到下都是他們的人,搞出事來也很麻煩。真到了那個時候,查起來太費勁了。
何況朝廷當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他們的人,連張四維、王崇古都是,你怎麼去查?
你根本就查不出來。只要你一動手,就會在朝堂上演變成曠日持久的爭執。
自己可沒有時間去和他們爭這些,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擊即中,想一個合適的罪名把他們全都拍死。
只不過這裡面就需要一個人選,造反的主角。有人要造反,那總不能是稀里糊塗就什麼人都可以造反吧?
如果地位不夠的話,想要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皇帝你總要拿出一個重量級的頂缸人物,什麼人最合適?
簡單,現成的,藩王。
不宰白不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