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繼續堅定巡道,他坐船跑去了高麗,隨後又去了倭國,回來還寫了一本遊記。孔玠認為這兩國都深受大宋影響,屬於儒家文化圈,能歸附大宋,納入版圖,是九州歸一的盛舉。
他又拍了一頓趙桓的馬屁,這本遊記還成了年度熱銷書。
孔玠一時間名聲大噪,只不過距離受封衍聖公,距離還是太遠了。
不少親朋,乃至孔家的人都勸說孔玠。
「別折騰了,你還能逆天不成?」
孔玠倒是不服氣。
「能不能逆天我不知道,只是當初夫子周遊列國,也未得到時人重用。還要數百年後,儒家才能成為顯學。我今日一心求道,走的是祖宗的路,又有什麼不妥的?」
這位真是好大的氣魄,還要學孔夫子。
家人也不知道該稱讚他有志氣,還是該笑話他不自量力了。
孔玠也不搭理這些人,他沉寂了半年,突然做出一個決定,他要隨著王中孚出海。
沒錯,孔玠打算來一次周遊列國,比孔夫子還要大許多倍,畢竟孔夫子就是在山東河南轉了一圈,孔玠可是要出海的。
萬事俱備之後,他們果然行動了。
王中孚這幾年週遊各地,可是有了許多新發現,光是各種島嶼,就不下幾百個之多,極大地豐富了地圖。
而且被王中孚滅掉的國家,也不在少數。
他還喜歡寫一些見聞,介紹風土人情……比如他就告訴大傢伙,有一塊堪比大宋的島嶼,那裡乾旱荒涼,陸地上儘是毒蛇。但是就在緊鄰海域,卻有數量眾多的海參,不但個大肥碩,而且還唾手可得,就在海地,俯拾皆是。
類似的介紹相當多,人們根據王中孚的指引,發了不小的財。
王中孚喜歡用重陽為筆名,因此世人喜歡尊稱為重陽子。
毫不誇張講,王中孚已經是當世最好的航海家。
他帶著孔玠漂洋過海,路途雖然遙遠,但波瀾不驚,登陸之後,到了君士坦丁堡。
就在街頭,孔玠看到了豎起來的孔夫子雕像,在萬里之外,看到了老祖宗的雕像,那種震撼不言而喻。
孔玠突然有種頓悟的感覺。
他一心憋著氣,想要拿回衍聖公的名號。
可事實上,孔夫子周遊列國,兜售治國理念的時候,想的是自身的榮華富貴嗎?
或許是吧,但絕對不是主要的。
孔夫子,還有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無數聖賢,他們遊走天下,開壇講學,兜售思想,著書立說……這些思想不斷碰撞,最終撞出了天下一統的念頭,秉承諸子百家的道統,又凝聚出強大的認同。
此後千百年,在中原大地上,就出現了一群傲視天下的華夏子民。
在春秋之前,彼此視對方為蠻夷,隔閡衝突也相當多吧!
可春秋戰國之後,秦漢一統,中原就成了漢家天下。
或許自己也可以化夷為夏,讓他們歸附孔孟道統……孔玠不奢望能立刻見效,或許在幾百年之後,才能有收穫吧!
不過總要有人開始,一如當初的孔夫子,在許多人的眼裡,就是個執著迂腐的老頭罷了。
就在孔玠到達君士坦丁堡的第十天,他登壇講學,開始了第一次的講課。
面對陌生的環境,甚至連語言都不一樣,能講什麼呢?
孔玠披著大氅,欣然登台。
萬里之遙,山高水長,彼此隔絕,面目長相,差別強烈……可生而為人,不管是誰,都有二目一口,都有四肢手腳,都能言談話語,彼此交流學習。
故此天生萬千之人,皆是一般不二!
孔玠的話,經過通譯轉述,聽課的眾人幾乎都大吃一驚。
這位講的是所有人都一樣,難不成我們也和大宋的人一樣?
我們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