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法蘭西頂在前面,吸引英國人的目光了。
唱衰法蘭西,就是維也納政府接下來的一項重要政策。
不需要所有歐洲民眾都相信,只要德意志人和義大利人相信這一點就夠了。
給法國政府添堵的不光奧地利,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在推波助瀾,只不過是以嘲諷為主。
看法國人的笑話,這也是歐洲民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作為亞斯文大戰的策劃者,傑雷特中將也一戰成名天下知。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法國報紙替傑雷特中將揚的名。
不是法國人願意替敵人宣傳,主要是被逼無奈。輸給英國人,總比輸給非洲土著更能夠令人接受。
不光英國人支持叛軍的消息被披露了出來,就連奧地利也沒有藏住,維也納政府也順理成章的接到了法國政府的抗議書。
著名的文學家維克多-雨果還親自撰寫了一篇文章,揭露英奧兩國的無恥行徑——《兩個帝國針對法蘭西的陰謀》。
……
巴黎,憤怒的法國民眾已經走上街頭向政府抗議了。作為埃及總督的阿道夫,現在已經成為了蠢貨、廢物的代名詞。
面對民眾們的怒火,拿破崙四世也頭疼不已。無論政府怎麼解釋,抗議示威的人群都不肯散去。
就算是拉出了英奧兩國,法國民眾也固執的認為是政府用人失誤,很多人都在質疑法國政府的人才選拔制度。
作為當事人的阿道夫,祖宗八代都拔了出來,最後得出了結論——貴族關係戶=無能廢物。
要不是鞭長莫及,拿破崙四世都想把阿道夫抓回來,以平息民眾們的怒火。
當然,這種事情想想就行了。凡是都要講規矩,皇帝也不能肆意妄為。
就算是打了敗仗,要追究阿道夫本人的責任,那也是先上軍事法庭。
民眾抗議只是小兒科,反正都見得多了,拿破崙四世也習慣了。
前不久安南失利也發生過,等條約傳回來後,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鎮壓叛亂。只要叛軍被剿滅了,這件事情很快就會淡化過去。
拿破崙四世問道:「國內的情況你們都清楚,陸軍部什麼時候才能出兵?」
陸軍大臣路斯基尼亞·哈菲茲回答道:「陛下,勞師遠征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太多,最快也要一個星期。
並且在抵達埃及過後,還要休整至少一個星期,部隊才能夠投入戰場。
加上行軍的時間,向叛軍發起進攻,至少也是一個月後的事情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拿破崙四世的催促也是阿道夫兵敗的原因之一。要不是皇帝催得緊,他也不會急匆匆就和叛軍決戰。
只是這種事情,自然不能是皇帝的責任,所以阿道夫只能自認倒霉。
有了前車之鑑,路斯基尼亞·哈菲茲就要謹慎得多了。這次是陸軍部選的人,要是再出現了兵敗,他這個陸軍大臣也難辭其咎。
拿破崙四世眉頭一皺:「埃及局勢危在旦夕,國內的輿論壓力又這麼大,陸軍部就不能快點兒麼?」
陸軍大臣路斯基尼亞·哈菲茲:「陛下,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增援埃及,需要海上行軍,我們必須要先篩選掉暈船的士兵。
到了地方過後,還要考慮水土不服的問題。一般來說,這種跨海作戰通常都會有半年,乃至更長的準備時間。」
這不是胡說八道,要是盲目出兵,即便是地中海風平浪靜,非戰鬥減員也會非常感人。
尤其是到了地方過後,不進行必要的休整,就投入到戰鬥中,戰鬥力再彪悍的部隊,也會變成軟腳蝦。
面對油鹽不進的陸軍大臣,拿破崙四世欲言又止。好歹也是軍校畢業的,這種基礎性的常識,他怎麼會不知道呢?
只是內外壓力太大,一時間慌了神。對迅速平亂,抱有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
嘆了一口氣後,拿破崙四世擺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