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大關係。
其實吧,這也是一個流傳度最廣泛的伯努利方程的誤解。
考慮到一些笨蛋咳咳,外行讀者的信息壁壘問題,簡單概括一下就是:
伯努利方程是沿著同一條流線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線之間成立。
紙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決於氣流在哪一側,而是取決於氣流吹的方向與紙片的夾角,和粘度有關。
一開始。
紙片豎直下垂。
在紙片上方吹氣,將會因為粘度的原因,把紙片右側的空氣帶走。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一個低壓地帶。
由於這個低壓地帶的存在,就會使紙片向右上方飄起。
紙片一飄,則會使流線向下彎折。
進而最終會使得流線與紙片緊貼。
這時候,空氣的流動已經不再是筆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條向下的弧線,這就是一個有旋場。
因此向下彎折的流線會產生離心力,這個離心力就會把紙片帶起來。
這個效應真正的名稱叫做康達效應,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簡單,也很好理解,對吧?
不過在高中課堂中。
在談到飛機原理時,老師們不但不會解釋康達效應(其實相當部分人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錯了),還經常會將上面的紙片例子再次進行延伸。
也就是將紙片換成機翼:
對機翼而言,上表面凸一些,氣流掠過上表面的時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產生了壓力差,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釋再加上紙片的實驗,大多數人對飛機在天上飛的原理豁然開朗:
哦,原來飛機原理如此簡單啊……
於是乎。
一個一錯再錯的情況就出現了飛機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實對於這個說法,大家如果願意去想的話,很輕鬆就能想到兩個反駁的問題:
第一,飛行表演的飛機為什麼能倒著飛?
第二,風箏就是一大平板,沒有動力為什麼也能飛?
當然了。
這兩個問題想歸想,不建議在課堂上反駁老師。
否則很可能喜提罰站加抄作業的獎勵一套,非酋可能還得被班主任批一頓。
總而言之。
到目前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頓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應、包括庫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許許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內,其實都很難完美解釋升力的問題。
飛機為什麼能飛,依舊是個未解之謎。
都說諾獎遙遠,其實生活中很多常見現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諾獎幾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還是很早以前提過的一句話:
宋代不是21世紀,對於眼下這個時代的基礎認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實是沒必要完全追求正確。
一個比較籠統的解釋,反而更容易讓人理解。
因此當時徐雲在解釋原因的時候,便給紙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動的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力越小。
眼下他為了省些麻煩,又繼續將紙片延伸到了機翼,仍舊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們若是能通過某些手段,在短時內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將飛機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沒記錯的話,風靈月影宗內還有一個名叫擴音器的技藝。」
「此物體積不大,卻可以將尋常人的聲音擴大數倍,復刻起來不算麻煩。」
「屆時殿下若能乘坐飛機飛行,再通過喇叭向萬民說話,便無需再擔心廢帝的殘餘影響力了。」
聽完徐雲這番話,小趙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