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就是自己搞個多重組合環節,篩選出平流電子。
這也是為啥在後世,你很難看到電子雙縫干涉實驗視頻的原因——不信你上網搜一搜,幾乎看到的都是演示動畫或者一兩張圖片。
演示動畫和教科書里一般只會截取成像屏的部分,發射源看起來就是個電子槍在biubiubiu,實驗面積可能還沒個公共廁所大。
但實際上這個實驗要做起來,必須要用到加速器、甚至其他一些需要高度保密的儀器。
當然了。
這倒不能說是疏忽或者類似百度百科那樣的錯漏bug。
主要是對於高中學生而言,生成平流電子的環節深奧而又沒必要,屬於進階的專業知識。
所以自然就被化簡了。
而在1850年這個時代。
第二種可能性直接排除,第一種難度略微低一些,但作為壓軸戲碼未免有些降檔。
所以『無奈』之下......
徐雲只能選擇第三種方案。
也就是手搓一台加速器。
上輩子的徐雲沒有考上科大的少年班,只是以一個正常分數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科大學生。
所讀專業則是近代物理系的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從這個專業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和微觀世界經常打交道的學科。
像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atlas與alice實驗、海對面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上的star實驗、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mpe...也就是悟空號的實驗這些——
徐雲通通都沒參加過。
咳咳.......
不過徐雲倒是參與過belle實驗、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的取數,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的實驗等等.....
現在霓虹那台叫做superkekb的非對稱正負電子對撞機前身kekb,徐雲還曾經親自上手過。
普普通通吧.jpg。
可惜那時候超級陶粲裝置和cepc的概念都沒提出來,不然他估摸著還能混點兒buff。
上輩子徐雲和大大小小的加速器或者類加速器打了七八年的交道,自然也了解怎麼樣可以組裝出一台究極廉價乞丐版的粒子加速器。
不過考慮到咱們這是一本邏輯流,這裡先補充幾個信息:
人類歷史上歷史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出現於1930年,能量為1mev。
並且製造它的工藝實際上大約是1900年的水準。
而早先提及過。
眼下這個副本的由於小牛的緣故,工業...尤其是在光學儀器上的製造水準,同樣接近了1900年。
比如匯率換算就是按1900年來計算的。
也就是說在儀器方面兩個時代相差其實不算很遠,關鍵還是在於知識理論體系的差異。
而這恰恰是徐雲這個穿越者的優勢項。
其次。
與徐雲當初在1100副本中搞出來的發動機一樣。
這台乞丐版加速器的核心邏輯原理依舊是只要應付少數次實驗,也就是今晚鼓搗完差不多就能報廢的意思。
不需要考慮長期穩定性。
很多環節就鬆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後世甚至有人專門賣自製加速器的畢業設計,大概五千塊錢左右吧。
自製過加速器、或者上輩子是加速器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加速器這玩意兒設計起來主要有幾個難點要考慮:
1.要做哪種加速器?直線or迴旋?
2.想用哪種帶電粒子?
3.如何聚攏粒子束?
4.能用多大的電壓加速?
5.如何探測加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