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畫上了一個紅圈,紅圈內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某個特別小的光點。
與此同時,高斯則在補充解釋著篩選原理:
「我們通過星球軌道和其他數據推導出神王星的軌跡後,便以真近似角去反推了它的理論位置。」
「也就是某月某號它應該出現在哪裡,理論上會被哪家天文台記錄下來,接著去翻找那天的觀測記錄。」
「只是神王星離地球實在是太遠太遠了,即便是施密特望遠鏡觀測起來也非常吃力。」
「同時天文台也不可能那麼湊巧的在對應的當天剛好拍攝到那塊星區,因此翻找起來並不容易,最後也只能找到這七張圖像。」
徐雲很是理解的點了點頭。
早先提及過。
望遠鏡的口徑則有一個經驗公式,可以方便的計算出望遠鏡的極限星等ml。
這個公式是ml=2.1+5lgd。
其中d為望遠鏡的口徑以毫米為單位的值,lg為取對數。
例如塞德娜的視星等為+18.9星等,只要你找對位置,後世用一台9.25英寸施密特-卡塞格蘭式望遠鏡加ccd相機就能找到它。
神王星的亮度必然要比塞德娜低一些,但1851年各地天文台的望遠鏡口徑卻也遠非後世普通天文愛好者的設備可比。
同時200個天文單位折算成光年,也就等於0.00316上下。
說它是在太陽系外軌道,實際上也就是在高速路口的檢查站附近。
加之施密特望遠鏡的原理輔助,神王星的距離即便再遠,單純的想要看到它其實並不難。
還是那句話。
單純的看到星體非常容易,但由於它靜止不動,你很難判斷出它究竟是恆星還是行星。
話題再回到原處。
雖然如今有了施密特望遠鏡輔助,各大天文台的觀測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可問題是這年頭天文台的記錄方式比較原始,只能把相機貼合到望遠鏡的主鏡上去對焦拍攝。
相機稍一抖動或者遇到其他干擾,拍攝出來的圖像就會模湖不清了。
加之宇宙廣袤無邊,每個天文台每天能拍攝的照片也就三四張。
因此在放大視距的情況下,他們能拍攝到的內容就很少了——具體各位可以掏出手機,焦距調到最大然後拍拍天空試試,三四張只能覆蓋到很小很小的一塊區域。
說直白點,這就是在用窮舉法抽獎。
因此當高斯等人在找對應日期的觀測記錄時,便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例如他需要的是6月23號西南方向的照片,天文台拍攝的卻是東北方向的記錄。
可不放大拍攝的全覽圖呢,又看不到神王星——這就等同於裸眼觀測。
因此一通下來。
高斯他們只找到了七張照片,也就比釣魚老的存稿多七張罷了。
隨後在高斯的引領下,徐雲來到了多多羅望遠鏡邊上。
「升交點經度67.223.....」
「軌道偏心率0.38273747......」
徐雲按照高斯給出的相關數據,開始慢慢調試起瞭望遠鏡。
依舊是尋星鏡鎖定星區,將主鏡中心的影像,儘量的調節到尋星鏡十字絲的中心。.
待兩隻鏡筒光軸平行後。
徐雲轉動腳架,進行最後的對焦。
過了大概五分鐘出頭。
徐雲的視野內,出現了一個微不可查、但卻依稀有些光亮的小點。
並且與冥王星一樣。
這個小點的周圍幾乎沒有其他天體干擾,一如北歐神話的神王奧丁一般,孤獨的坐立在星河另外一端,在冰雪之中遙望著這一片大地。
看著視野里的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