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這兩個發射架的編號不是一二,而是二和三。
最早的1號發射架至今都沒有完成,它的使命其實相當魔幻:
它是為曙光號載人飛船設計的的發射工位。
曙光號飛船就是赫赫有名的714工程,以海對面「雙子星」飛船為藍本,在東方紅1號衛星之後被提出。
714工程還從空軍選拔了一批預備航天員,但因為資金與技術問題,最終被迫取消。
不過民間一直有一種不知道從哪裡衍生出來的傳聞,說是714其實成功了,送了兩個人上天並且至今健在,沒新聞報道是因為沒解密.
離譜的是信的人還挺多的,問就是最高機密不能輕易公開。
好了,言歸正傳。
今天是個蓉城難得的大晴天,在戶外溜達不僅不遭罪,反倒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兒。
眾人就這樣邊走邊聊,李華又對王老介紹了一圈基地內的其他設施。
差不多一個小時後。
一行人最終抵達了西昌發射基地的指揮中心。
這年頭的衛星發射基地任務很複雜,除了國家發射任務外,更多的還是商業外包。
尤其是東南亞一些小國,經常會把發射任務外包給華夏的幾處基地進行。
因此今天雖然沒有國家發射任務,指揮中心內部卻依舊相當熱鬧。
從進入大廳開始,就不斷有拿著文件或者對通訊器說話的研究人員快步走來走去,遇到李華等人的時候還會主動打招呼。
「王老,不瞞您說,在沒有發射任務的時候,我們園區內員工最多的地方就是指揮中心和供電站。」
來到一間安靜的會議室後,李華很是熱忱給的王老倒了杯水,笑著說道:
「當然了,白天的話,宿舍那兒的人也很多——畢竟咱們搞科研的都是夜貓子嘛。」
「多謝。」
王老客氣的朝他道了聲謝,隨後看了眼身邊的徐雲,緩緩開口道:
「對了,小李,我離開一線有些年了,不知道現在咱們的星載儀器可以做到什麼精度的運載平衡了?」
「星載儀器嗎」
李華頓時表情一肅,思索片刻,看向了身邊的葛同友:
「葛教授,您是這方面的專家,要不由您來和王老說說?」
「沒問題。」
葛同友很爽快的點點頭,表情看上去頗有些躍躍欲試:
「總指揮,您想了解的是軌道衛星,還是空間站上的設備?」
王老想了想,指著會議室投屏上的一顆衛星圖標道:
「空間站就不必了,就說說軌道衛星吧。」
葛同友從桌上拿起杯水潤了潤喉嚨,組織了一番語言,方才繼續道:
「沒問題,總指揮,不瞞您說,如果您問空間站方面的事兒,我反而還說不出多少條條道道呢。」
「目前軌道衛星的星載設備名目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的大類並不多,基本上都是傳感或者成像設備——當然了,雷射武器那種概念性的東西不包括在內。」
「咱們國家目前在這方面的穩定性嘛在全球坐二望一。」
說著他頓了頓,又繼續道:
「我們在22年初就優化了引力牽掣的計算模型,擬合曲線參數達到了28800+。」
「舉個例子,去年通過長征某型號火箭發射的某某成像衛星,90分鐘內對同地區拍攝的照片,在擺幅、偏振以及擺頻等參數誤差都在萬分之五六左右。」
聽聞此言。
徐雲忍不住掀了掀眉毛。
他的專業與人造衛星沒什麼關聯,但張和光也就是科大校內天文台的那個好基友,卻是個天體物理博士。
加之重力梯度儀本身和衛星也有一定交集,因此徐雲早很之前——早到諦聽項目組成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