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樣的,歸根結底,唯有四個字——逆天而行。
而所謂的「成聖」,其實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不斷的強大自身,對蒼天索要資源的過程。
而一旦自身足夠強大,不再需要對天索要資源之時,那就能擺脫天道的束縛。
到了這個境界,強者無欲無求,再也沒了凡塵欲望,也不會心生爭鬥之心。
廢話!凡人的愛恨情仇,都在天道規則之內,都是對天爭奪資源的過程。
聖人不需要這些,自然顯得超凡入聖,讓世人宛若神祗。
但聖人也是人,百年之後,聖人也會死亡,化為一杯塵土。
所以學無涯認為, 聖人只是在百年之內,短暫擺脫了天道限制,卻依舊在天道規則之內。
想要徹底打破束縛,隨心所欲的話,唯有——屠天!「這學無涯其實並非庸才,他能將百家知識都吃透,雖說力量不如諸子,但其實他對世界的見解和眼光,其實已經超越了諸子。」
但看到這裡之時,葉秋不由微微頷首,對這叫學無涯的人,產生了幾分敬佩。
葉秋本就是孔聖的大弟子,七十二半聖的大師兄,當年孔聖在稷下學宮三年,葉秋也在此地求學。
葉秋長生而不死,但這只是時間上的長生,對學術而言,卻並非如此。
一種學術從無到有,從混沌未知,逐步到建立框架,並推廣而被世人接受。
這個過程極為漫長,便是十萬年時間,可能都是短暫。
孔聖創儒家,他雖比葉秋年輕九萬多歲,但這思維的火花,卻足以堪比百萬年的大修者。
諸子百家的學識,葉秋都記在腦海中,可能比學無涯記錄的,還多至少百倍!但那又如何?
葉秋的腦海,只是如一個無限量的硬盤,能大規模的存儲各種東西。
但將所有知識吃透,並進行歸納整理,還要另闢蹊徑,這就很困難了。
就好比在中原,哪怕是一個小學生,他無論想知道什麼,都可以上網搜索。
但難道小學生的學識和眼光格局,就能和那些科學家、國學大師媲美?
大師知道的東西,你是能網絡搜索出來,但如何整理和運用這些知識,並化為一套系統流程,你能做到?
葉秋有這個能力,但他所學浩瀚,他自然沒興趣,去整理歸納百家資料。
但學無涯,卻做到了!而且學無涯,還得出了屠天的結論,這非常了不起!那麼問題來了,學無涯接下來,他會如何抉擇?
如何去屠天呢?
帶著好奇,葉秋繼續往下看,臉色漸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