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是記得去倭島的地圖的。
公孫康離開濟州島一個月後,安排完畢島上的建設事宜,鄭和就決定去倭島探險一次。
他帶著500名精兵,沒有帶馬匹,分坐三條海船,一天的功夫,就來到了九州島。
鄭和領著士兵在海岸不遠處紮營,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往島內而去,尋找人煙。
不久,他們走到一個村子外面。
看見一群身高基本在一米五左右,身穿破破爛爛的麻衣的傢伙正在村莊外面乒桌球乓的對打。他們的腦袋上都會剃掉一些頭髮,有的剃掉了二邊,保留了中間;有的剃掉中間的前部,保留二側和後部。就像漢朝北方雜胡的頭型。他們手上拿著各種各樣粗製濫造的原始武器,比如很多人削竹為矛。就像一群只經受過簡單訓練的農民。
雙方加起來不到兩百人,但是卻努力怒吼拼殺。鄭和看到他們很多人拿著竹矛木劍,覺得更像一群半大的孩子在打架。
根本沒有什麼菊花與劍的風度。
鄭和帶著500名鎧甲明亮的士兵。來到村子外面時,打鬥的雙方不約而同的停下手來,望著他們。
鄭和是懂倭人語言的,當下他就問:「你們是在過家家嗎?」
「我們是在國戰」二個年長的老者走上前來。
鄭和很無語,不到200人的國戰。
二位老者看著鎧甲鮮明、裝備精良的鄭和他們,不由放下身段,恭敬的彎了下腰。問道:「尊貴的客人,你們是從天上來的嗎?」
「我們從大漢朝而來,你們知道漢朝嗎?」鄭和沒有欺騙他們,也沒有想過造神。造神是公孫家族才會使用的手段,呵呵。
「知道,我的祖先曾經參見過貴國大皇帝。」一個頭髮花白的老者說。
鄭和聽過公孫康給他介紹過倭島現在與漢朝交往的情況。
他知道:
漢朝西漢時,日本有三十多個小國與漢朝有來往。
東漢初,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漢光武帝封其島國為漢屬倭奴國,封其王為卑鳴呼女王,並授予倭奴國印,贈賜給「漢倭奴國王」金印。那枚刻著「漢倭奴國王」的金印被倭奴使者捧回去之後,在一千七百多年後的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日天明四年),在日本九州地區福岡縣玄海灘邊的志賀島被發現。至後世21世紀這塊印章仍然陳列在倭奴國的福岡市。
中國的鑄銅和制鐵技術,也在東漢初年傳入日本。20世紀初,日本發現了兩漢時期的銅鏡。
漢武帝時,日本處於彌生時代。他們還生存在原始社會中。
公元前3世紀前後至公元3世紀前後的期間被稱為彌生時代。這個時代的命名是由在這個時期被視為有代表性特徵的彌生式陶器而來,以種植稻米為中心的農耕社會,從北部九州向日本列島各地快速蔓延開。當時的日本列島被中國稱呼為倭、倭國。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技術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就這樣一個倭奴國,在東漢末年沒進入封建時期,還屬於奴隸制國家!
《後漢書倭傳》中說,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
《魏志倭人傳》中記載,他們來向魏國朝貢的是,
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
真是讓人感慨當時漢朝的時候倭奴國的落後和滑稽,竟然拿不出其它像樣的貢品來,只好送些人過來進貢,或許那已經是他們覺得比較值錢,比較拿得出手的東西了吧。
不過到了魏國時倭國也有了一些進步,「他們在那時不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