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靠近關外,是中國歷代以來,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晉商也是實力最大的商幫之一。
魏軍進戰河西後,對晉商進行了一次清洗,充實了魏國國庫,此後魏軍占據宣大,兵進張家口,又繳獲了大批的錢糧和物資。
不過范永斗等人消息靈通,河東戰役開始之初,他便開始將家業轉移到張家口,並於此地觀望時局。
多爾袞大軍破雁門關,殺向忻口時,有幾家沉不住氣,立刻便組織了還鄉團,準備跟隨清軍返回河東,但是范永斗卻只派出家人注意戰爭的進度,並繼續向關外轉移財物。
忻口大戰,清軍大敗,宣府的清軍還不知道消息,便有快馬報到張家口,范永斗得知消息,立刻便帶著家財出關,去了關外投奔豪格。
同范永斗相比,那幾家沒沉住氣的就慘了許多,魏軍突然殺至張家口,他們有的丟了家資僥倖逃離,有的如王登庫、靳良玉則被魏軍一鍋端,人和家資都落入魏軍手中。
高義歡並未將他們交給三法司審理,而是下令玄衣衛繞過國家司法機構,直接嚴刑拷打,進行逼問,弄點私房錢花一花。
在西方國王的金庫,就是國家的國庫,很長一段時間並未區分開來,而在中國,從秦朝開始國庫和內庫就已經分開。
雖然從某種方面來說,天下的錢都是皇帝的,但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國庫的錢不屬於皇帝,內庫的錢才是皇帝能夠自己支配的。
當然,皇帝也有權調動國庫的銀錢,只不過朝臣會看皇帝的調動是否合理,要是不合理,比如要賞賜愛妃和老丈人,又遇見比較有原則的大臣和正直的大臣,那皇帝的調動,便不一定成功,需要和內閣和戶部扯皮,有時候還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因此皇帝為了方便賞賜親戚和喜歡的大臣,平時修繕一下宮殿,給妃子添幾件首飾,都會動用內庫的錢,避免扯皮,避免被罵。
高義歡也有這種需求,不過他想撈錢,到不全是因為這一點,而是他真的很缺錢。
高義歡有許多行為,內閣和大臣並不理解,比如投入大筆的銀錢進入匠師院,又比如花錢僱傭一些在大臣們看來並沒有什麼用的西夷匠師,來製造什麼鐘錶等物,以及翻譯書籍。
這些錢,內閣和戶部都不太願意給,而高義歡也和他們解釋不通。
中國的文化主要是教人怎麼做人,很少探究事物的本質,在器械的製作上,確實有短板。
高義歡找西夷來造鐘表,並不是他真的需要鐘錶,而是為了若干年後,為各種器械的小型化,精密化打下一個基礎,但在大臣看來,你自己買個玩玩就得了,花那麼多錢養一幫人幹啥呢?這不是想學天啟,玩物喪志嗎?
此外翻譯西夷的書籍,還有匠師們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是大臣不能理解的。
中國人講究無債一身輕,沒有寅吃卯糧的習慣,藩庫還欠著一屁股債,戶部官員恨不得一文錢掰兩半花,你還在這裡整這些沒用的東西,不是找罵嗎?
隨著文官集團日漸強大,已經有人上書罵過他,高義歡為了方便,便決定從內庫撥款。
本大王花自己的錢,你們這回沒意見了吧。可是事實上,依然還是有言官說他不務正業,高義歡心裡不舒服,便指使李岩把那幾個不開眼的辦了,打發他們去地方上做官,別沒事盯著他,不過李岩卻並未執行高大王的命令,反而認為言官沒有過錯,言官就是來指出問題,大王不解決問題,反而想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不是聖主所為。
李岩兼著吏部尚書,無論什麼時代,管人事的都是最牛逼的,說提拔就提拔,說讓你滾你就得滾。李岩不贊成,高義歡雖然能繞開內閣直接發中旨,但這時他不想為這點事與李岩翻臉,便只是讓玄衣衛看看那幾個言官有沒有黑料,暫時忍了下來。
直接動手顯得高大王心眼小,不夠仁慈,他決定還是秋後算賬。
此時隨著魏國制度的完善,從土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