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軍都督府早就制定了攻下蒲津關,威脅太原,給清廷施加壓力的策略。
明清爭奪的焦點是兩淮和山東,而魏軍與清軍爭奪的焦點其實是在山西。
河南雖是中州,可就算魏軍奪下,對滿清的壓力依然不大,清軍依然雄踞河北,但若是魏軍奪取山西,那滿清會立刻寢食難安,甚至會考慮撤回關內。
歷史上姜襄反正時,便牽制了清軍絕大多數的精力,連多年不曾出征的多爾袞,也曾短暫掛帥出征。
山西的地形封閉,北面長城,南面中條山,東面太行山,西面呂梁山,可以算是個小關中。
這裡不僅是明末受到戰亂影響較小的一個省,是清廷主要的賦稅和錢糧來源之地,同時他在地理位置上,又直接威脅燕雲。
如果滿清丟失山西,魏軍就可以直接攻擊北京,清廷便無法在關內立足了。
因此山西之地,將是魏清爭奪的焦點。事實上高義歡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因為清軍控制河套和草原,清軍可以從北面威脅關中,便將魏軍兵力牽制在了關中。
要是魏軍發兵攻山西,關中兵力就會空虛,這樣河套清軍就會有機可成,關中反而變得不安全,因此魏軍占據關中後,一年半的時間,始終沒考慮過對蒲津關出手。
這一次,為了給清軍施加壓力,魏軍決定攻打蒲津關,但是蒲津關該怎麼攻打,卻是一個大難題。
首先攻打蒲津關,必需要跨越黃河,而走浮橋強攻,就算是十萬人馬,也不一定能夠打下來。
清軍只要在橋頭架上幾門火炮,壓低炮口直射,一炮就能將擠在橋上的魏軍打倒一串,魏軍就算在精銳,也很難衝過浮橋。
況且浮橋之後,就是關城,守軍守個一天就會得到援兵,魏軍在灘頭只有挨炮轟的機會。
為此,西魏苦思破關策略,覺得還是要智取。
燒掉浮橋,只是為了降低山西清軍的注意力,讓他們以為魏軍要全力對付殺入隴西的清軍,燒橋是為了減少來自山西的壓力。
今日魏軍在準備兩個月後,終於發起了對蒲津關的突襲。
兩個月的時間內,魏軍在洛水上收集了不少船隻,甚至用旱地行舟的方式,將渭河水系的小船,也運到同州隱蔽。
這時黃秉忠看見選鋒營的精兵上船,扭頭對身邊部將道:「走,咱們立刻趕回浮橋!」
語畢,黃秉忠一拔馬韁,戰馬如箭一般射出,數十騎疾奔蒲津渡口而去。
渡口處,七千魏軍精銳已經準備就緒,攻城臼炮全部就位,用來鋪設浮橋的厚木板,也已經堆在渡口。
魏軍燒掉的只是浮橋上的木板,四頭鐵牛拉住的鐵鏈,依然連接著兩岸。
六月初,天空中一彎新月,夜色很暗,掩護著魏軍船隊接近東岸。
船隻順著洛水,流入黃河,船隊借著水流的衝擊力過了河中心,然後盪著船擼,擺脫中心向南奔流的河水,將船隻衝到東岸擱淺。
三千裝備精良的士卒,跳下船隻,涉水上岸,不遠出蒲津關和橋頭堡上的火炬呼閃呼閃,為魏軍指明了方向。
同燒橋前相比,兩處的火炬都少了許多,說明守軍都有所鬆懈。
這時三千魏軍擠在河灘上,士卒們趴在地上,鴉雀無聲。
易道三目光掃視了遠處的關城和橋頭堡一眼,然後一招手,幾名軍校就圍了過來。
這時易道三便開口說道:「甲部的甲、乙兩司,你們從後拔掉橋頭堡,接應黃都督和攻城器械過河。丙部三個司,加上甲部的丁司,埋伏在關門兩側,伏殺出關的韃子,剩下的兄弟,隨本將搶城。動手的順序,就是本將吩咐的順序。」
「都聽明白了嗎?」易道三銳利的目光,掃視著眾多部將,見他們都點了點頭,又道:「好,你們一個個複述一遍自己的任務。」
當下幾名選鋒營的軍校,各種小聲將自己的任務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