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上硝煙瀰漫,呂梁山和中條山相夾的谷地處,清兵旌旗如雲,穿著各種顏色盔甲的八旗兵、綠營兵鋪滿大地。
魏軍陣線上雷聲陣陣,大炮不時噴出白煙,閃動著橘紅色的炮焰,將炮彈砸在三千清軍前進的道路上,濺起團團黃色的泥土。
戰馬拖拽的清軍火炮,不時停在清軍步卒兩翼,轟鳴著發出怒吼,炮彈呼嘯著砸向土牆,壓制著魏軍的火炮。
清軍這種銅炮,完全是仿造魏軍的野戰銅炮,不過他們的炮壁要厚一些,炮身上還加了幾條箍子,明顯是冶煉技術不過關,鑄造工藝不成熟。
發射同樣重量的彈丸,清軍的炮便重了許多,沒有魏軍的輕便。
阿濟格是滿清碩果僅存的四大親王之一,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水平還是有的。
在觀察魏軍的防線後,他立刻選擇集中一點突破,而且選的一點,正好是靠近涑水的下陽堡。
選擇此處,有一個好處,就是攻擊一點時,魏軍左右肯定會增援,而下陽堡的左翼是涑水,有利於清軍突破。
山坡上,清軍大纛旗下,阿濟格抽出千里鏡觀察戰場,三千清軍在號角聲中,推著一百多輛盾車接近魏軍防線。
盾車有兩個輪子,前面一塊三寸厚,七尺高的木板,木板上釘著一床濕棉被。
雖擋不住炮彈,但是擋住火銃、火箭卻沒有大問題。
一百輛盾車,三千名士卒,分別是一千名鳥銃手和弓手,三百名投雷手,一千名刀盾兵,七百名長矛手。
在綠營兵後面,則是五十名腰垮著戰刀,手持弓箭的八旗兵,他們不參與攻擊,而是督戰,他們手裡的弓箭,專門射殺敢於後退的綠營兵。
這些八旗甲兵,箭術都不錯,一個人,一把弓,就能控制很長的戰線。
「推著走!快一些!」孫茂盛大聲吆喝著,指揮屬下,推著十輛盾車前進。
根據他的經驗,魏軍火炮常常會從兩側轟擊他們,形成交叉火力,以便炮彈能打中更多士卒,而陣形最前方的三角區域,反而會相對安全一些。
一般人都是會認為兩邊跟安全,而孫茂盛知道那裡更容易挨炮,所以催促著士卒向前,而這就是經驗。
綠營兵推著盾車向前,在孫茂盛身邊兩側,是一百多輛盾車齊頭並進,盾車後面則跟著扛著壕橋的近戰士卒。
三千人馬,撲向魏軍,仿佛步坦協同,場面頗為壯觀。
孫茂盛持刀在手,面目猙獰,可其實他比自己的那些屬下還要膽怯,作為清軍老卒,同魏軍交手後,他知道魏軍有多厲害。
這時盾車繼續前行,果然兩側不斷有盾車被炮彈掀翻,鐵彈在巨大的慣性驅使下,橫掃一條斜線,將一名名的清軍士卒砸翻,最後落在地上,被鮮血浸透的炮彈滾落老遠。
孫茂盛的目光從盾車的間隙,看向前面的魏軍防線,土牆前是寬一丈的壕溝,不知深淺,壕溝外則散布這拒馬、鹿角,還有斜刺的尖木樁。
這時孫茂盛正貓著腰前進,對面土牆上銃焰一閃,騰起一團硝煙,遮蔽土牆。
「嘭」的一聲響,一枚三斤重的鐵彈,射出一條直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中孫茂盛旁邊一輛盾車,鐵彈狂爆的撕碎棉被,砸爛護板,碎木如雨點般飛濺。
盾車後推車的士卒,立時渾身扎滿了碎木,士卒倒了一片。
孫茂盛心頭一顫,急忙怒吼,「快,這邊來!」
混上把總不容易,孫茂盛不想自己的屬下都死掉,不然他這個把總也做不成,他還想靠著他們立些戰功,助他抬旗,做主子哩。
盾車被毀,後面的清軍驚得呆滯,有人轉身就跑,卻被督戰的八旗一箭射翻,剩下的人聽見孫茂盛的話,急忙躲在別的盾車後面。
這時距離拉近,明軍的火炮更犀利了,不時有盾車被擊毀,木屑橫飛,受傷的士卒在地上翻滾哀嚎,慘厲的叫聲連綿不斷,前進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