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外幾名士卒進帳,將兩人架起拖出,兩人頓時便有些慌了,但謝遷並沒發話,一眾義軍將領,見此都把頭低了下來。
片刻後,一陣慘叫聲伴隨著沉悶的軍棍聲,傳了進來,大帳內寂靜的落針可聞。
謝遷也有他的野心,但這時他必須要依靠魯王,他雖然知道張名振這是在樹立威信,然後就要整合諸部義軍,他對於義軍的指揮權將逐步喪失,但與這些相比,眼下若是沒有魯王的支持,那他根本擋不住多鐸的大軍,想退到大海都沒地方可收。
義軍中山頭林立,與當初李自成、張獻忠一伙人的狀態差不多,合得來就聚集在一起,合不來就分道揚鑣,謝遷並沒有絕對的權威,而且現在的義軍多是烏合之眾,確實需要一個強人進行整合。
謝遷被趙束鄉看了一眼,便隱忍下來,現在需要同舟共濟,而他也需要利用魯王給他的身份,來實現從流寇到正規官軍的轉變。
張名振看了謝遷一眼,還是比較滿意。
這時他坐直了身子,掃視帳中諸將,特別是一眾義軍一眼,開口道:「建夷肆虐中國四載有餘,高苑候與眾位將軍,為大義振臂而起,復江北百里河山,實為國朝功臣。」
張名振拿捏尺度,適當的誇讚幾句,然後接著道:「這次夷王多鐸興兵數萬,欲重奪眾將士浴血搏殺換來之地,魯王殿下絕不允許,因而派遣本督來此與諸位共御強敵。即是強敵,諸位與本督就該群策群力,諸位對此次戰事有何看法,可以提一提,本督洗耳恭聽。」
帳中魯軍將領一個個正襟危坐,注視著張名振,卻沒人提出意見,謝遷等人也老老實實的聽著,一臉嚴肅。
趙束鄉張望了一下,見場上沉默,站起身來作揖道:「督師,晚生方才聽督師的話,魯王殿下似有守住江北之意,但夷王兵精糧足,人馬眾多,不知道魯王殿下與督師打算怎麼禦敵!」
趙束鄉也建議謝遷逐城守衛,能堅持到朝廷北伐就堅持到朝廷北伐,堅持不到就從南通撤入崇明,大多是被動之策,他並沒有多少信心,所以想聽一聽張名振有什麼對策。
張名振就等他問,笑著對眾人道:「魯王殿下知道,想守住江北並不容易,所以殿下做出了許多努力。這第一就是糧食。本督知道十多萬將士在這幾縣之地,糧草已經陷入危機,但眾將不必擔心,魯王殿下已經撥銀六十萬兩,派遣平夷伯周鶴之南下廣東,托衡陽藩的部署從南洋購糧。算時間,最遲兩個月內,就有大批米糧運來,可以解大軍燃眉之急。」
這銀子只是死物,本身並沒有價值,有價值的是附加在它身上的購買力,謝遷也搶了不少銀子,但在他手中基本就是一堆廢鐵,有銀子也沒地方去買糧食,但魯王卻有渠道從南洋買來糧食,從日本買來銅鐵和兵器。
貿易並不是單向的光把本國的東西往外運,而是互動,燒個瓷器就能換回幾包米糧,用賺來的錢換取海外的大批糧食,銅,鐵,還能提高稅收,能使國力增強。
俗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張名振樹立威信,好言安撫後,現在又開始畫大餅,給希望,給出路。
趙束鄉聽後,喜道:「若是有糧,在江北堅持的可能便大大提高了。」
張名振隨即接著道:「除了糧食之外,張監軍近期會啟程前往武昌,拜見衡陽藩,兩家之前曾合作封鎖長江,關係融洽,張監軍會攜帶魯王殿下的書信,請衡陽藩發兵東下,為我們分擔壓力。若是時機合適,便可重起會師長江的計劃,兩家共獵南京!」
謝遷派往西面求救的使者已經出發,但他畢竟身份不高,很難起到作用,可有魯王親筆信,又有張煌言前往求援,那衡陽王出兵的可能就大了。
聽了這話,帳內義軍諸將的氣氛終於活躍起來,他們原本以為今後要苦苦支撐,沒有什麼希望,但若是有衡陽藩的軍隊加入進來,情況就不一樣了,或許能建立一番功業,也尚未可知。
到此時,張名振威信也立了,希望也給了,他才站起身來,進入主題,「衡陽藩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