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推薦票,求月票。
三樓,樂園茶餐廳。
如果你了解過港島的市井文化,就會知道九龍菜市在後世是『買菜市民』最常光顧的菜市,同時也是一塊匯聚了生活氣息的寶地。
周閏發、梁鎵輝、渣渣輝、劉清雲經常出入這邊。
港島老一輩演員特別矛盾,他們既有那種功利性的一面,明知爛片,但依舊樂得其所的恰爛錢,大把撈錢,賺錢餬口。另一邊私下又很節儉、內斂,同時特別的接地氣,享受普通人的生活。
這一點,無外乎港島電影片酬暴漲太快造成的結果。
拍攝《上海灘》,發哥才拿幾千塊一集…開始拍電影,基本就是幾萬塊的片酬。
然後,不知道何時開始,突然從穩定的幾萬塊暴漲到上百萬……大家都覺得時不待我,都恨不得一天開八個工來搵錢。
再加上人情關係,最後自然就出現了『鄭九組』『張一打』、『劉十三』以及自家老王大姐的『王七組』這種冥冥之中自有7意的外號。
他們自己也不明白為何就有的明明很爛的戲就爆了,然後好好演的反而沉了……開工都混混沌沌。
發哥自己說過,自己當初接戲百分之九十都是爛片~~但是,偏偏有些就火了……每一個巨星的成長必然不是一帆風順,小紅靠捧,大紅靠命。
如果用專業電影角度看這時候大多數港片,確實是爛片——
沒有絲毫鏡頭語言可言、沒有燈光、色調的美感、甚至過場都很尬,更不要說這時期電影內基本的邏輯關係的混亂了。
按照電影流程和標準化照看,大多數電影甚至可能都不及網大的水準,最起碼後世的《新喜劇之王》如果不掛著周星星的名字,可能……
當然,大量的電影井噴,並非一無是處。層出不窮的有工開,也培養了一批合格的崗位流水線工作人員。甚至一個龍套,都能很自然的完成導演需要的工作。
但爛片充斥市場,造成的效果也很明顯——劣幣驅逐良幣,只會讓觀眾遠離電影院。這就像是17年之後小鮮肉爛大街之後,觀眾用腳做出的反應一樣……牽扯的是整個影市的效應。
許多人好奇,既然爛片,可為乜就爆了呢??
試問,包括周星星早期的大賣電影,有幾個的鏡頭水準在及格線以上?唯一在及格線以上的鏡頭無一例外,要麼是致敬,要麼是抄襲……終歸到底就是照搬。
從這一點看,後世港片大撲也是正常。
可能那些撲街的港片導演還會很納悶——拜託老兄,你們口口聲聲說懷念港片情懷,現在我按照80、90年代的水準製作出來一部電影,你們幹嘛不為情懷買單了呢??
你要承認,除了時代的審美變化之外,最重要就是這些電影再也沒有周星星、周閏發這樣持續做到人保戲的『棟樑』了。他們真的可以憑藉自己的本身的魅力,讓一步中庸的作品變得格外具有吸引力。
每一個藝術工作者歸根到底還是為他所在的時代貢獻。能夠跨越時代的創作者屈指可數,
周閏發穿著黑色套頭衫,斜靠在皮質長椅上,嘴裡叼著吸管,眯著眼笑吟吟的看著面前這兩個爛貨互啄。
亂鬨鬨的環境下,誰能想到角落裡一個大導演和一個大明星在因為付賬買單的事情互相推諉。
「這是最後一次!」
梁小扣最後還是不情不願的從皮夾子裡掏出錢買單,整個人都顯得十分肉疼,「每次都賺我便宜下次我寧願食屎也不願和你一起吃飯!」
「晚上我邀請了嘉華姐一起去家裡吃飯……你考慮一下再說。不要整天想著……騙吃騙喝。」吳孝祖懶散的咬著牙籤,笑眯眯的看著對方。
「……」
梁鎵輝掙扎了一下,態度嚴明的道:「下次誰不讓我和你吃飯,我就讓他去食屎。」
「你們無不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