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魯氏那邊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後悔的跟什麼是的,知道自己短視了。
京都送個公主來,嫁妝那是人家公主自己的,他們魯氏在不濟,也不能貪墨了女人的嫁妝。
齊氏的女人來了,他們還得供著。輕不得重不得。
魯地被齊氏掌控這麼多年,該撈走的好處都給撈走了,如今魯地繁華不在,京都除了送個女人過來,可是連丁點的幫助都沒有的。
魯地現在都這樣了,京都送個女人能管什麼用呀。怕是拉攏都算不上,純粹就是堵嘴的。
燕城如今對魯地什麼概念,那是活命的概念,那是能讓他們魯氏支撐住的概念。
偏偏他們還想著左右逢源,簡直是大錯特錯,怎麼就暈了頭呢,如今好了,愣是讓秦氏在燕城面前漏了臉。
燕城若是一心放在秦地上,他們魯氏還有出路嗎。燕城想要四成糧食,可不一定非得同魯地合作,在魯地種植大米的。
魯地不傻,自己留了谷種,可效果如何他們不敢賭,就憑人家燕氏父子的心計,魯氏相信,人家燕少城主既然敢收四成的糧食,肯定就有把握,他們魯地除了種植人家燕城的谷種,沒有第二條出路。若是大米真的隨便都能種出來高產,就沒有現在燕城什麼事了。
才接到手的公主,在魯氏看來跟燙手山芋一樣。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左右逢源的本事,同燕城之間從來都不是合作,那是依附人家燕城呢。
魯氏算是徹底明白自己同燕城之間的關係了。揭開這層面紗之後,雖然有點難以適應,難以相信,不過在處理問題上,明白多了。魯地現在再回頭跟人家燕城說,京都的公主如何,肯定是不太可能了。那麼就得另找一條讓燕城能夠看入眼的路。
所以魯地光棍了一把,公主收了,不過給京都的奏摺,一點沒少,還是要糧食,要錢的。
魯地還有一樣事情做的非常好,那就是堅決做到燕少城主說的,魯地一粒大米都不會流入京都。就連公主說情都不成。
相比於燕少城主同秦地,把公主送去駐仙台的做法還損呢。
燕少城主聽聞的時候,也只能感嘆,難怪人家魯地能成為四家氏族之一,那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沖這份老不要臉勁兒,就能戰敗一大半的氏族。
秦地同燕城這種做法,很不給京都面子,消息傳到京都,王上固然憤怒,不過有力的措施卻是沒有的,而且人家燕城造勢了,公主王上血脈,那是身負祥瑞的。
都知道王上對駐仙台的看重,他們不敢獨占祥瑞,願意與王上共同為駐仙台努力,添磚加瓦,第一塊就是身負祥瑞的公主。
秦氏說的就更慷慨了,他們秦地偌大的富饒之地,百姓都給驅逐走了,就為了王上修駐仙台,公主雖然金貴,他們一樣也得奉獻,不敢據為己有。
這話說的忠君,可真不好聽,明明就是旱災民不聊生百姓成了流民,愣是讓秦地給說成了,為了建仙台,把百姓給驅逐了,當王上的這個名聲可不好聽。
不過這事吧,也不是人家秦地亂扣帽子,要不是秦地這邊修駐仙台,好勞力都被王上徵調了,他們秦地哪能到現在這樣。
而且造成秦地如今這樣的,肯定不是一種原因,可跟京都那是百分百脫不了關係的,如今秦氏破罐子破摔,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京都也沒法。
人家秦地那麼多的子弟,一人一句就把事情傳出去了,回頭你怪罪誰呀,秦氏子弟的官員根本就不承認的好不好。一句話,王上不可盡信留言。
忠君愛國的樣子,比言官還耿直呢。
還有一點,那就是王上再怎麼不同意,不願意,憤怒,也拿人家沒法。國力跟不上心力。
燕少城主那是準備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節奏,京都這邊那是,怎麼都打不起來的節奏,有點戰鬥力的軍隊都在修建駐仙台呢。
餘下的都是不能調度的守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