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2章:還當不當人,是個難題  春秋大領主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士雃沒有走。

    秦軍卻是在撤軍了。

    雨並沒有停止,秦軍這邊由秦君嬴石的車轅上豎著「王旗」,大搖大擺地出了營,隨後則是成隊列的秦軍跟隨。

    一直在盯著秦軍營盤的晉軍斥候回來詳細稟告,包括不確定秦君嬴石是不是真的在有「廂」的車駕上,出營的秦軍不少於三萬,其中包括一萬五千左右的秦人騎兵。

    這一次秦國到底出動了多少兵力東征?騎兵數量三萬,傳統部隊約是六萬左右???

    帶著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能夠從旌旗上判斷秦國的三「軍」齊出,其餘部隊則是只能用目測來估算一個大概數量。

    講一句大實話。諸如秦國這種「呼朋喚友」的出征模式,秦軍高層都不一定知道參戰人員的準確數據。

    這種現象不獨出現在秦國,進入到「封君實權制」的楚國就經常搞不明白己方到底出動了多少軍隊。

    而晉國很少會出現這種稀里糊塗的狀況,原因在於晉人的「死板」性格和對軍事的「刻板」要求,再來是各「卿」統兵出征前會搞清楚自己所領之「軍」的構成。

    晉國對軍事的重視程度到什麼份上呢?讓哪個貴族必須帶來多少著甲士兵,某軍團的軍尉、師軍尉、旅軍尉將負責查驗。

    那一套各級別單位的「尉」制度,能夠視作軍法官的補充部分,不受軍司馬(憲兵頭子)的統管,直屬於一軍之「將」管轄。

    所以,晉國正兒八經的出兵模式,編制中有多少士兵,存在多少著甲士兵和無甲士兵會有很仔細的數據和記錄。

    沒有穿越之前,呂武說什麼都不信春秋中葉就有這麼一套成熟的軍事制度。

    他後來倒是搞懂了一件事情,晉國正是在周禮的軍事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沒有搞出軍功爵的那一套,還是硬生生地打造成了一個軍事霸主國。


    另外,動輒出兵十幾萬士兵這種事情,看著也挺魔幻,尤其是在春秋中葉。

    事實是,晉國的一個滿編軍團就是三萬七千五百士兵(戰兵),長期至少有三個軍團的編制,後來增加到四個軍團的規模。

    在沒有呂武的原版歷史上,晉國屢屢一出動就是四個軍團,跟秦國打,跟楚國打,每一次出兵的數量就是十五萬士兵。(史實,非作者胡言亂語)

    所以,春秋中葉就能這麼搞,很難令人理解到底什麼樣的國力才能辦到。

    不過,想一想到戰國時期,動輒就是徵召幾十萬的兵力,好像變得不是那麼難以理解。

    大概就是源於需要,迫使各國高層對人口的利用率加強,乃至於是利用到了極限?

    做得最好的當然是秦國,以秦昭襄王時的數據,秦國總人口應該是三百萬左右?白起在「長平之戰」一下子就動用了六十萬的軍民。

    也就是說,三百萬的男女老少秦人,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實際加入到戰爭中去,為白起戰勝趙軍而服務。

    而動用了四十五萬軍民參與到「長平之戰」的趙國有多少人口?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長平之戰」的發展以及後續推測,趙國當時的總人口應該是在四百萬左右。

    那麼,趙國對人口的利用率明顯不如秦國。在「長平之戰」中的趙國人口有效利用率達到九比一,跟秦國五比一的利用率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後面的一些王朝,總人口達到萬萬,動用十來萬大軍國力就撐不住。

    是不是只存在國家高層管理國家方式的不同。

    什麼時代能夠動用多少軍事力量,能不能進行維持,屬於國家管理者的能力問題?

    呂武需要搞清楚秦國將人力利用到什麼程度,以此來判斷秦國的真實情況。

    這一次戰爭,攻下「雍」什麼的只是次要,首要的軍



第512章:還當不當人,是個難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漢血  席捲天下  大秦之帝國再起  超神學院的宇宙  大明永樂  我在春秋做貴族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陳天陽蘇沐雨  漫威魔法事件簿  大時代之巔  我居然認得上古神文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同類最熱
搜"春秋大領主"
360搜"春秋大領主"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