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石稻穀,按照明朝初年的計量標準,大概六百斤。
要是按照往年的收成,一畝地正常只有兩三石的話,折算下來只有三五百斤,取個中值,按四百斤計算。
這四百斤里,有至少一百五十斤,是國家要收的賦稅。
雖然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定下了「三十稅一」的國策,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最低,畢竟朱元璋出身農民,對這壓死人的賦稅,最為深惡痛絕。
可是實際執行中,因為需要把糧食運往官倉,路途中的損耗以及人力,往往要達到所交賦稅的六七倍甚至十幾倍,堪稱恐怖!
秦楓了解過,按照往年經驗,四百斤糧食,交掉一百五十斤,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估算了。
這還只是明朝初期。
到了中後期……賦稅過半,甚至達到大半,那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所以才會讓華夏這麼老實的老百姓,因為實在活不下去,而揭竿起義。
正所謂官逼民反,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扣掉一百五十斤之後,還剩下大概二百五十斤。
這二百五十斤稻穀,經過脫殼等加工流程,變成可以吃的糧食,大約就剩下一百五六十斤。
按照吳初二家裡的二十三畝田計算,那也就是三千多斤口糧。
在秦楓看來,似乎很多了……
誰家好人一年能吃幾百斤糧食啊?
但很遺憾,這依然是現代思維在作怪。
七百年後,人們在吃食的方面極大豐富,各種肉食、蛋類、蔬菜、水果、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零食,點心……
但是在如今的大明,什麼都沒有!
秦楓親身體驗過,干一天繁重的農活,胃口大得簡直想要吃進一頭牛!
不論男女,一人一天兩斤糧食,是比較正常的估算。
這麼算下來,吳初二家剩餘的糧食,也就剛剛夠吃,現在能有點富裕,是因為四歲的兒子還吃得很少,但隨著孩子長大,到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吳初二家還是二十三畝田,那時候可能也就是剛夠吃的水平了。
這,是豐年!
要是荒年甚至災年呢?
每人能吃到嘴裡的,大概也就是每天一斤糧食,那只能叫絕地求生模式。
至於繼續降低這個數值,降低到每天只有半斤,基本上就要開始大面積死人了。
那時候可沒有豐厚的油水可以消耗,減肥的概念也是從來不存在的,一兩天吃不飽就立刻面有菜色,十天半個月這樣持續,再好的身子骨也得落下病來。
秦楓來到吳初二的水田邊上,不是隨意,而是從魚鱗冊中精心挑選。
因為吳老二家的情況比較典型,綜合來看,算是淳化縣老百姓的中等水平,家裡負擔不輕不重,勞力不多不少,擁有田畝的數量也處於中位數。
現在算下來,他家剛能吃飽,也就意味著其他人家,要麼只是略有盈餘,要麼只能算勉強度日。
正因如此,秦楓提出的灌溉新法,能幾乎將田裡的收成翻一倍,才讓整個淳化縣,乃至周邊的幾個鄉縣,都陷入了極大的振奮當中。
一句話,能吃飽了!
秦楓問清數據,一番盤算之後,便離開了這片水田。
「大人慢走。」吳初二恭恭敬敬地躬身,直到秦楓的身影已經看不見了,才敢直起身子。
秦楓一走,周圍的幾個鄰居,立刻遠遠地跑了過來,將吳初二圍在中間,七嘴八舌地問道:
「大人跟你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