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楊懷先生?」
屋子裡。
聽到謝老都管報出的這個名號。
原本正在研墨的老賈忽然放下了墨塊,抬起頭,對老蘇問道:
「子容兄,楊懷先生....此人莫不是那位在元祐渾天儀象中籌算機輪刻度的韓公廉,韓文義?」
「不錯,正是此人。」
老蘇點了點頭,肯定了他的話,同時解釋道:
「透鏡之事事關重大,因此老夫厚顏多請了幾位數算大師前來幫忙,還請桐嶼先生勿要見怪。」
老賈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說道:
「子容兄,小事矣,何來怪罪之說?
恰好我與文義也有好些年不見了,正好在你府上與他一聚,還能省幾貫錢蹭你頓飯,豈不美哉?」
老賈這番話說的相當坦然,看得出來,他確實不覺得老蘇的做法有何不妥。
畢竟他以前也是個做過左班殿直的人物,在調任代州後也參加過幾次州府組織的工程設計。
因此他很清楚。。
在一些實操項目面前,一個人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官方也不會只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頂多就是在地位方面分出主次,實際上還是要以最終計算的結果為主。
雖然他還不清楚老蘇...或者說徐雲這次究竟要利用透鏡原理搞一番怎樣的大事。
但光從徐雲先前寫出的那些式子就不難判斷,這無疑是一個需要大量工具人...咳咳,算力的工程。
因此他不但對韓公廉等人的到來不反感,甚至還相當相當歡迎。
過了一會兒。
在謝老都管的帶領下。
屋外走進了六位高矮、胖瘦以及年齡都不盡相同的男子。
「桐嶼先生,來來來,老夫且為你介紹一番。」
待六人入屋後,老蘇指著幾人道:
「這位是安世松,字應童,現為吏部著作佐郎,人稱東平先生。」
安世松是個五十上下的小老頭,個子比老賈還要瘦點,蓄著一縷山羊鬍。
不過最吸引人注意力的並不是他的鬍子,而是他大夏天的還穿著一身黑色馬褂。
待老蘇介紹完畢,此人很是恭敬的與老賈一行禮:
「晚輩安世松,見過桐嶼先生。」
老賈雖然看上去脾氣不太好,但面對同行時還是比較客氣的, 畢竟這年頭的數學家和後世的正版讀者一樣稀少, 只見他同樣回了個禮:
「東平先生有禮了。」
老蘇見狀, 便接著介紹道:
「這位是熊渙之....」
「這位是宋恪....」
「這位是林淮南.....」
而在來到第五位年輕人面前時,老蘇著重多提了幾句:
「這位是劉益,字樂頤, 暫時無號,乃是稽古學宮最年輕的一位數算教習, 未來可期矣。」
聽到劉益這個名字。
老賈沒啥反應, 徐雲倒是不由多打量了此人幾眼。
劉益。
這就是當初在選人時提到過的、在史書上略微留下過名字的數學家之一。
不過史書上對劉益的記載不多, 只提到他是一位北宋末年的人物。
大約在元豐三年也就是1080年,完成了一部《論古根源》著作, 提出了二次方程式的一類求根法。
從其後來能被楊輝編入《田畝比類乘除捷法》來看,能力應該是要比尋常數學家更強一點的。
畢竟楊輝和北宋只差了一百多年,相當於現代去考證鴉片戰爭時期的人物, 理論上是不會出太多錯漏的。
在介紹完劉益後。
老蘇指向了最右一位看上去相當高大的胖子:
「桐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