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愛好者應該都知道。
所謂超新星爆發。
指旳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所會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
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
並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
在這段期間內。
一顆超新星所輻射的能量,甚至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媲美。
但另一方面。
超新星爆發在宇宙中雖然是一種極其耀眼的奇觀,壯麗唯美,令人迷醉。
可對於人類來說,這其實是一件有一定風險的事兒。
超新星在爆發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伽馬射線,以光速輻射到地球大氣層。
伽瑪射線在與大氣層接觸後,引發一種特殊的化學反應:
它們會把氮分子轉化成氧化氮。
由此消耗掉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也就是臭氧層。
從而導致地球生命直接暴露在太陽風、宇宙射線等有害輻射下。
比如地球生命史上共有五次大滅絕事件,排名第二的是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這導致了當時85%的地球物種滅絕,後來還引發了一次冰期。
而在2005年,一份由nasa和堪薩斯大學共同研究的結果顯示。
這次大滅絕事件,很可能是由一顆極超新星釋放的伽馬射線暴導致的慘劇。
根據模型還原,整個過程可能僅僅持續了十秒,卻摧毀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層。
最後致使太陽紫外線襲擊地球,導致地表大量生物死亡,從而造成了生物大滅絕。(doi.org/10.1099/ijs.0.02503-0)
順便一提。
目前天文界討論比較多的就是參宿四,最近它的測光數據有些不太正常,有可能會產生超新星爆發。
但由於距離的緣故,這玩意兒對地球上的生物不會有什麼影響。
畢竟輻射也要講基本氵....基本物理規則的嘛。
除了參宿四外,另一顆可能發生超爆的則是人馬座的wr102。
它是一顆非常少見的富氧型沃爾夫—拉葉星,根據現有的模型推導,目前這顆星大概率已經發生了爆炸。
根據距離來推斷。
只要你能多活1500-2000年,應該就能見到這幅美景了,不算很難.....
總而言之。
在近兩千年間,人類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發一共有八次。
其中也有很多最:
比如最早的超新星紀錄,是本土天文學家於公元185年看見的sn185。
又比如紀錄中最亮的超新星是sn1006。
超新星sn1572和sn1604則是以裸眼觀測到的最後兩顆銀河系超新星,對歐洲天文學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因為它們被用來反駁了在月球和行星之外是不變的亞里斯多德宇宙,屬於標杆性的發現。
等到瞭望遠鏡時代。
人類又先後觀測到了sn1885a,sn1987a以及sn2006gy。
當然了。
看到了這兒。
數學沒掛科的同學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
明明超新星爆發有八次,為什麼上面只提到了七顆呢?
沒錯。
剩下的那一次超新星爆發,便是公元1054年老蘇親身經歷的蟹狀星雲超爆。
同時,它也是人類歷史上觀測最廣泛的超新星爆發。
它距離地球大概有6500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 是在6500年前發生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