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和五嬸是在聊關於關於三堂嫂陳金紅的事。
孫氏道:「這個侄媳婦,他們回老楊家也就十來日的功夫,算上今天,我跟她打的照面也就三回。」
「從前還覺得她羞澀靦腆怕生,今個看她幫著咱端飯端菜的,這手腳還真靈活,人也和和氣氣好相處的樣子呢。」
聽到孫氏的話,鮑素雲也笑著道:「金紅人確實不錯呢,我家大寶和綿綿去前院他們那屋裡耍,她還拿零嘴給他們吃呢。」
「去後院上茅廁,遇到咱,也都打招呼,蠻親和的一個人呢。」她道。
孫氏道:「金紅要是好相與,那我們大嫂也算是修到了福氣呢。」
鮑素雲點頭:「是啊,我們大嫂前半輩子吃了苦,後半輩子就盼著幾個媳婦能好好孝敬她,讓她享幾年福。」
孫氏道:「不止是大嫂,八妹也是個好脾氣的,從來都是把吃虧當福。」
「金紅跟她做妯娌,兩個人都好,往後才能更好相處,家和才能萬事興嘛!」
兩個婦人在那裡談論著,對這個新成員似乎都很有好感,也抱著美好的期待。
楊若晴沒插腔,坐在一旁安安靜靜的聽著。
對這個三堂嫂,她今天還是頭一回見,一點都不熟悉。
對於不熟悉的人,她一般不胡亂給予評價。
就這樣陪著娘和五嬸坐了一會兒,聽她們聊天拉家常,不知不覺外面的日頭偏西了。
鮑素雲站起身告辭,孫氏挽留。
「夜裡就在我這兒吃得了,省得回去燒,都是晌午現成的飯菜,等會隨便往灶里扔把柴火就行了。」孫氏道。
鮑素雲微笑著搖頭:「不用了,晌午大人孩子都吃得好飽,等會夜裡回去,我隨便抓把米熬煮一點稀飯就打發了,也不麻煩。」
「好吧,那就隨你好了。」孫氏道。
孫氏和楊若晴一塊兒送鮑素雲母子三哥出了院子門,母女兩個也轉身回了院子。
「寶寶還在睡?」孫氏問。
楊若晴道:「不曉得,照著她一貫的套路,估計還有半個時辰才會醒。」
孫氏點點頭:「那好,那我就晚些時候再燒夜飯。糯米浸泡得差不多了,我先去把糯米給磨出漿來。」
楊若晴道:「娘,我幫你,咱一塊磨。」
明天就是九月初九重陽節了,要做菊花糕,用料之一就是糯米。
「娘,我帶回來的那些做菊花糕的模具,你分給五嬸她們了吧?」楊若晴問。
孫氏道:「今天早上就送出去了,她們見了那模具都好喜歡呢,跟我這誇你,說你有心了還惦記著她們。」
楊若晴笑了笑:「一點小東西而已,不算啥。」
說笑間,母女兩個已來到了側院的豆腐房裡,這裡是家裡做豆腐的專用領域,停放著一台石磨。
楊若晴推磨,孫氏用長柄的勺子舀著一勺勺的水糯米點到那個石磨的磨眼裡。
然後藉助著石磨強大的碾壓力,將固態的水糯米碾碎,跟水融合著以液態的形式從石巢里緩緩流淌出來,再滴落進底下擺著的一隻木桶里。
母女兩個一邊幹活,邊拉著家常。
孫氏對楊若晴道:「你弟弟大安,從慶安郡回來後,我和你爹都不敢跟他那問成績,怕給他心裡增添負擔。」
「這些天,也一直沒消息傳來,不曉得他考得咋樣了!」孫氏道。
聽到這個事兒,楊若晴的眉心動了動。
滿打滿算,大安今年十三歲,滿打滿算已經上了三年的學了。
今年秋天后,大安和大舅媽家的大傑一塊兒去參加了院試。
之前大安和大傑都已經參加過童生試了,是兩枚標準的小童生。
現在參加了院試後,如果合格,他們就會晉升為秀才。
秀才又可以稱為生員,算是真正擁有了參加科考的資格,也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這第一